引用自科景http://sciscape2.org/2012/02/07/16416.htm

自八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紀初期, 緩慢增長的甲烷濃度與其他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不斷上升的趨勢明顯不同。然而科學家們尚未瞭解促成此現象的成因。於2011年底的自然期刊 (Nature)中,兩組研究團隊不約而同地對此謎團提出新的發現。第一組研究是以Dr. Murat Aydin 為首,他們針對南北兩極的冰蕊進行乙烷氣體的分析,通過簡單大氣模式演算推估,他們發現乙烷的濃度於近廿、卅年間呈現下降的趨勢。由於乙烷與甲烷具有共同 的生成來源(如石化燃料及生質燃燒),該團隊認為甲烷的濃度的減緩與石化燃料排放減少關,譬如有效控制天然氣管線外泄問題可減少甲烷釋放到大氣中。

然而,另外一組研究團隊卻提出不一樣的論點。Dr. Fuu Ming Kai(解富明)與其研究團隊分析過去三十年大氣中甲烷的濃度及同位素觀測資料,他們發現北半球的甲烷碳同位素值呈現上升的趨勢,並推估此現象與微生物活 動排放(如,稻田,沼澤地排放)減少有關。經進一步分析長期稻田統計資料,他們認為由於稻米品種的不斷改進及耕種模式的改變(如減少有機肥使用及階段式稻 田排水措施)已減少甲烷自水稻田的生成及排放。澳洲科學家 Dr. David Etheridge回應澳洲電台(ABC)專訪時指出,這兩項新發現皆合理並可能同時是促成甲烷濃度趨緩的主因,同時Dr. Etheridge 也強調這兩項新現的共同點是近期人為活動巳明顯改變大氣中甲烷的濃度。

由於甲烷的生成與人類活息息相關,Dr. Drew Shindell 與其研究團隊於2012年一月份科學(Science)期刊中,提出有效地控管與人為活動有關的甲烷排放量(如,稻田,石化燃料開發,埯場,動物排泄物) 及氣溶膠 (如汽車及工厰廢氣排放)可於2050年之前降低全球氣溫0.5度。相對於二氧化碳,甲烷的生命期較短但具有較高的暖化效應,而特定類型的氣溶膠亦具備溫 室氣體的特質及數週的生命期,因此科學家建議針對此兩項污染進行嚴格地控管將可於短期內改善空氣品質及降低全球暖化的影響。


....................................................................................................
所以啊
少吃肉是很有用的
因為你少吃肉
動物需求就變少了
因動物生成的甲烷就少了
然後地球就有救了
真是可喜可賀
可喜可賀啊^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momo 的頭像
    Cmomo

    貘默MurMur說

    Cmo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