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豫了一陣子
數位學伴 去/不去
參加完說明會之後,我一直在思考著一件事
本質上的這件事,是有意義的
但是在本質之外,對我對孩子們
到底是仁慈或殘忍
在數位學伴的宣傳影片中
我看見了熟悉的太平國小
與太平的淵源從去年這個時候說起
攝影師艾菲爾,帶我進入了偏鄉的教育裡
在一個學期中只去了大概三四次
那時的我很高興能陪著他們上課、拿相機到處拍
在之後的成果展也很為他們開心
找人布置、幫忙導覽
希望他們能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出
也希望城市裡的人能看見他們眼中的世界
看完那段宣傳影片我很難過
我和那群孩子的緣分就停在那次成果展了
因為曾經有個孩子問我
"姐姐~我們還會有攝影課嗎?"
會,但是我不在了
我會覺得我對他們有一份責任
一份還無法實現的責任
然後我覺得我很殘忍
像是給了他們一分希望
又讓他們失望
因為我 已經非常明白
偏鄉缺的不一定是資源
但是絕對缺人
缺很多能陪他們看他們一路長大的人
如果總是在短時間裡這樣來來去去
我不知道
這樣到底對他們來說是好還是不好
我真的不知道
但是對我
很殘忍
我會帶著對他們那份責任的愧疚
讀完大學,離開這裡
一輩子帶在心上
對於科營,面對大家的質疑
我的回應是太忙
其實我也依舊再思考
在那越來越小的圈圈中
這個營隊對我的意義
還有對那些孩子
我知道我們會一起成長
但是就如上面說的
是仁慈還是殘忍
後來在江偉全老師的課上
看了一部紀錄片叫"戰浪"
在說一群追旗魚的人
旗魚的熱季就是東北季風最強的時候,浪最強的時候
鏢旗魚是傳統漁業
但是很刺激也很環保
因為他們鏢大魚放小魚
然而近年來流刺網興盛
大魚小魚都沒了
海洋生態幾乎衰竭
廖鴻基老師的一句話震撼了我
"這個產業注定沒落,因為魚越來越少,還有年齡斷層。"
沒錯,產業的沒落不是我們早就知道的事嗎
儘管再稀有的產業,只要沒有人接班就注定消失
而流刺網造成的生態衰竭
只能說是人類與大自然的溝通方式錯了
而且錯得離譜
越貼近這片土地
越了解他
真的能感覺他的辛酸
他的無奈
還有我們的無力
懂得越多
越能體會自己的渺小
我不像艾菲爾或嚴總裁能不遺餘力地投入
因為我還不知道未來的樣子
還沒有籌碼去放手一搏
我也會害怕的
投入這些事裡
並不像社長或家長
完成任務後還後繼有人
我勢必帶著那份愧疚走我的人生
可能有人覺得我太膽小
但是誰能用未來跟我保證呢
看到這個,忽然覺得有那麼些事
是我能為這片土地做的
......................................................................
有點想我們的小四人房
有點想寒冬裡的晨曦
有點想那讓我思考沉澱的空隙
有點想高雄的好多臉孔